2024年12月13日至16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通州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新质引领,期刊创新”为主题,汇聚了400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及编辑人员,共同探讨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之路。

       大会开幕式由学会副理事长杨亚政主持,现场气氛热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均民致欢迎词,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中宣部出版局期刊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倪轶分别发表了讲话,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开幕式后,大会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本次年会表彰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3—2024年度基金项目中的高质量结题项目和2023年度“翰笔计划医学中青年编辑”华誉-美捷登专项科研项目中顺利结题的项目;表彰了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的TOP 10论文和高质量论文。这些项目和论文在各自领域内展现了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独到的学术视角,为科技期刊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特邀报告

在特邀报告环节,多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常以“发挥科技期刊优势,助力科技期刊成果转化”为主题,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篇改变世界的文章为开篇,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科技期刊参与成果转化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和金额呈现上升趋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仍有待提升。他强调,科技期刊参与成果转化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准确定位和良性运作,同时能够吸引高水平作者,增加期刊的经济收入,为技术管理及经营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则带来了主题为“开放科学与期刊重任”的报告。他结合跨世界问题从历史问题和期刊建设展开论述,强调了开放科学在知识共享、科学家无界合作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量变到质变中的重要作用。何院士指出,质变就是原始创新,期刊的本质是学术传播的载体,责任是帮助科学家更好、更准确地探索知识的边界,使命是推动科学进步、提升中国科技国际影响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正中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蕴与科技期刊的新时代使命”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科技期刊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他强调,范式革命构成了现代化路径中的核心环节,呼吁学界对既往理论进行重新审视与深思,科技期刊作为科技革命信息传播的战略高地,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警示道,在当今时代,科技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若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将面临被发展浪潮淘汰的风险。

       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发布《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聚焦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突出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

       下午报告由学会副理事长任胜利开启,他在主题为“有关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中指出,“好期刊”的判断或评价标准是什么,测度指标可以无限接近“好期刊”,但难以等同;中文科技期刊的评价与发展不能以期刊评价结果为目标的努力方向;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包括且不限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自主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在以“中国国家地理三阶段:传播学、建构论、现象学”的报告中对皮亚杰、胡塞尔、麦克卢汉等多位学者的观点作了精彩的讲解。他指出:“建构论是对《中国国家地理》影响最大的一种思想观念。”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在“破浪之时,直挂云帆——卓越计划回顾分析”报告中,梳理了2013—2023年科技期刊政策。总结指出,卓越期刊群表现优异,出版量及论文影响力持续增长,短期被引频次高,虽高被引论文占比不高,但被引论文比例高,100%论文被引用情况常见。

       清华大学《先进陶瓷》执行主编龚江宏作了题为“从‘两头在外’到‘双回流’——《先进陶瓷》的探索”,回顾了《先进陶瓷(英文)》创刊数据,并指出国产期刊需立足国内、精心选题、扩大影响力以实现超越。对于期刊国际化问题,他认为关键在于自身实力的提升,我国期刊应用“中国故事”吸引国际关注,强调中国特色非排斥国外论文,且不应以资金资助外国文章来打造国产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社总经理兼总编辑魏均民在“落实卓越行动计划加速‘双回流’”报告中,概述了“双回流”计划背景及卓越行动一期成果,强调实现“期刊回流”与“论文回流”需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平台,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及学科引领力。他提出,开发完善自有期刊平台,提升服务,吸引国内优质论文,是期刊业需深思的创新关键。在卓越行动计划支持下,中国期刊平台建设与服务能力增强,评价体系改革推进,“双回流”目标有望取得佳绩。

       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在题为“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科技出版的未来”的报告中,全面探讨了AI时代科技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版权保护问题以及专业出版的未来走向。他深入分析了AI在科技出版领域的多方面影响,并在总结时指出,鉴于新技术的发展路径、经济及社会影响尚未完全明朗,业界应保持耐心与开放态度,让技术与市场进一步磨合,即“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以更稳健地迎接AI时代的变革。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在“高质量期刊评价理论实践与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的报告中,深刻剖析了我国管理科学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吴教授强调,有必要从中国视角出发,深入研制管理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列表,以期更科学、全面地评估期刊质量,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还特别开设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直通赛和期刊后浪说辩论秀等赛事。这些赛事为青年编辑搭建了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探索了有效途径。

         年会还特别开设4个分论坛,分别为:科技期刊集群平台建设、人工智能与科技期刊、文摘/引文数据库与科技期刊面对面、高质量课题/论文成果分享。

         科技期刊集群平台建设分论坛邀请到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集群(集团)化试点单位”的13家单位,同时邀请到中宣部出版局期刊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倪轶,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科技期刊处副处长顾洺玮,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科技期刊项目服务处处长刘东霞,与参会代表一起交流科技期刊集群平台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成果与问题,为做好集群平台建设建言献策。人工智能与科技期刊分论坛在分享3个优秀报告后,8名嘉宾与参会代表共话人工智能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利与弊、得与失,为人工智能更好助力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基础。文摘/引文数据库与科技期刊面对面分论坛邀请了4位期刊评价领域的专家,参会代表就所在期刊遇到的评价方面的问题与专家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会场爆满。高质量课题/论文成果分享分论坛为优秀课题负责人、论文作者提供了成果展示平台,现场专家直接点评,针对性提出课题或文章中的薄弱点,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及文章的更好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本次年会有3个分论坛采取了别具一格的“圆桌论坛”形式,开拓了参会代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新模式,实现了参会代表与专家的直接对话与深度交流,意见和建议在融洽与轻松的氛围中得以碰撞交融。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在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和显著成效,也为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经验、拓展视野的宝贵平台。我们相信,在学会的持续努力和广大编辑人员的积极参与下,中国科技期刊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